上高岭战役:以少胜多歼灭敌军15000人击毙日军少将空前胜利

在抗日战争期间,有一场很少被提及且其重要性经常被忽略的战役,那就是74军的上高战役。这场冲突中,74军表现卓越,成功击退了日军的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,并对另一个日军乙种师团造成了严重损失。这场胜利为饱受战争之苦的国民带来了一丝欣慰。 1940年百团大战结束之后,为了稳固在湖北的控制,日军支那派遣军从华中调动了第13军的17军团和11军的33军团,来增援华北方面军。与此同时,日军在华派遣军从上海抽调了独立混成的第20旅团至南昌。 至此,日军在南昌地区的兵力已达到近似3个师团的规模。鉴于其在南昌地区...


在抗日战争期间,有一场很少被提及且其重要性经常被忽略的战役,那就是74军的上高战役。这场冲突中,74军表现卓越,成功击退了日军的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,并对另一个日军乙种师团造成了严重损失。这场胜利为饱受战争之苦的国民带来了一丝欣慰。

1940年百团大战结束之后,为了稳固在湖北的控制,日军支那派遣军从华中调动了第13军的17军团和11军的33军团,来增援华北方面军。与此同时,日军在华派遣军从上海抽调了独立混成的第20旅团至南昌。

至此,日军在南昌地区的兵力已达到近似3个师团的规模。鉴于其在南昌地区的兵力已超过当地的中国军队,日军做出了以下作战计划:北路的第33师团自安义、武宁出发,目标是奉新一带的中国守军70军;池田旅团则从义渡街启程,计划越过锦江,从背后攻打上高一带的中国军队;中路的第34师团则打算从西山、大城出发,意图迅速攻下高安和上高的防线。

展开剩余82%

1939年7月,军委会决定任命王耀武为74军的新任军长,并对其编制做了相应调整:57师正式成为74军的一部分,施中诚出任师长;李天霞晋升为51师师长;与此同时,张灵甫调任58师,担任副师长,协助师长廖龄奇的指挥工作。在这一时期,74军的总兵力扩充至31000余人。

在王耀武的领导下,该军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在江西南昌西部驻守的中国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,得知日军意图进攻赣西北的上高地区。为此,他迅速向顾祝同指挥的第三战区请求增援。顾祝同随即调派了李觉指挥的第七十军和刘多荃指挥的第四十九军。加上王耀武指挥、装备了美式武器的第七十四军,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容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
1941年3月15日,上高战役激烈展开,日军采用三路夹击策略对第十九集团军发起进攻,其中第34师团作为主力,而33师团与独立混成第20旅团则作为支援。北方的第33师团自安义开出,迅速对第70军进行进攻。

70军的抵抗异常艰难,日军的侦察机在高空盘旋,为地面部队提供情报,并精确地指导飞机、坦克和火炮对中国军队的阵地展开猛烈轰击。仅仅两天时间,70军就有超过500名官兵牺牲,而受伤的人数更为庞大。但令人骄傲的是,70军得到了上高当地民众的坚定支持,这种民军合力对上高战役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王耀武指挥57、58两师进驻前线,迅速夺取鸡公岭要塞。在此次战斗中,王耀武巧妙地运用了他独创的“拉风箱”策略(又称为抽屉战法),成功消灭了1000余名日军。

到了24日,白茅山的战斗愈发激烈。王耀武观察到日军一贯避免的夜战策略,判断他们弹药可能即将耗尽。他迅速作出决策,调动全部的预备部队前往前线,接连进行了7次冲锋,最终消灭了2000余名日军士兵。

经历数次失利后,日军在24日下午选择向东北方撤退。我方的第十九集团军迅速行动,一支部队绕后直攻日军的指挥部,使得盘踞在奉新的日军33师团不得不赶紧南下提供支援。26日,日军从九江再次调动2000名援军,

在27日,日军势力逼近了龙潭地区。针对此情况,我军的28师和58师迅速调整阵地,紧急部署到龙潭墟和杨公墟的防线上。而在28日,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,我军成功夺回了日军在26日所占领的官桥地段。新15师则对鼓岭和荷舍地带发起攻势,形成了一个新的包围网。

在军事情势逐渐对我军有利,且日军炮弹连续轰炸之后,我军高层判断时机已经成熟,迅速调整战略。原先日军计划包围并歼灭中国军队,但现在局势完全颠倒,是他们被我军成功地围困在上高地区。在这片开阔地带,日军几乎没有藏身之地。加上我军新式武器的投入,日军部队被迅速压制。

一个由日军派遣的中队遭到我军全歼,据情报显示,这支中队中还包含一名日本少将。最后的统计显示,此次战役中,我军共歼敌达到了15000人。

如果不是日军主将及时撤退,他很可能也会沦为战俘。这场上高战役终结于我军的完全胜利。

尽管我军在此次战斗中展现了出色的战术和坚定的决心,但由于武器装备的明显落后、缺乏有效的重型火力支持,并且没有空中覆盖,我军多次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。这导致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在此次冲突中,我军共有20000多名官兵伤亡,其中9000余名将士为国捐躯。

此战被誉为抗战中的经典之战,不仅因为其高效的指挥,还因为成功实现了以少胜多,以及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战果。

此战役并非广为人知,但其意义重大,无疑为国家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上高战役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坚韧和智慧,反映了我军及其指挥官们出色的战术运用和策略部署。在战争中,不仅是火药和钢铁的较量,更是智慧和勇气的比拼。

·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